江南春語譯 – 江南 歌詞
與陳伯之書
語譯 蘇杭一帶,風景很美好。江南的美景,在往昔,我就非常熟悉。朝陽初起,映射著江水邊 盛開的花朵,使它們比火焰 更加熾紅。 春天來了,江水 碧綠的顏色,宛如用藍草染成的。美麗的江南景色啊!我怎能不 深深地記憶 永存在心中啊? 賞析,
詩子詩文齊共賞
19、江南春 唐.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1,水村山郭2酒旗3風。南朝四百八十寺4,多少樓臺7煙雨中。 【注釋】 1 綠映紅,花草樹木,紅綠相映。2 水村山郭水鄉和山城。3,
《东施效颦》原文及翻译–在线文言文
語譯 風已停息了,塵土中尚有餘香,唯三春將盡,花已落盡。滿懷愁緒,懶得調理容顏。景物依然在,可是人事滄桑,事事都不願再提。這些事,我還未說出口,淚水已汨汨流出。聽說雙溪這地方春色依然怡人,我也想划著輕舟去看看。
與陳伯之書 丘遲 一、原文 遲頓首,陳將軍足下,無恙,幸甚幸甚。將軍勇冠三軍,才為世出,棄燕雀之小志,慕鴻鵠以高翔。昔因機變化,遭遇明主;立功立事,開國稱孤。朱輪華轂,擁旄萬里( 1 ),何其壯也! 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( 2 ),聞鳴鏑而股戰,對穹廬以屈膝,又何劣邪!
20171109145352_題目卷詳解
DOC 檔案網頁檢視
陸凱《贈范曄詩》全文翻譯賞析
辛棄疾
辛棄疾(1140年5月28日-1207年10月3日),字幼安,號稼軒居士,山東東路 濟南府 歷城縣(今山東省 濟南市 歷城區)人。 生於金國,少年抗金歸宋,曾任江西 安撫使、福建安撫使等職,因歸正人的身份,辛棄疾也始終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以及實現他北伐的夙願。
生平
唐宋詩詞新譯: 武陵春(春晚)‧李清照
「詩詞賞析」19、江南春 @ 菲律賓群島記事 :: 痞客邦
江南春語譯
江南 春早,春風 先 吹至 南京的 鳳凰臺。 賞析 西元 1368年,朱元璋 攻破 通州(今屬 江蘇省)後,派使者 前去 上都(即開平 位於 今 中國 自治區 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)招降,元順帝 讓 使者 帶給朱元璋 這首《答 明主》詩 ,簡短 五十六字,可視為 一封國書。
【詩詞賞析】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@y t(逸竹)- …
語譯如此美麗的花朵應該只出現在月宮中仙女所居的瑤臺,是誰將它栽種在江南各處呢? 它的冰清玉潔就像在大雪紛飛時山中那隱居的高士,又像在月亮清光下出現於樹林中的美女。
單元七“文學欣賞──詩歌”
DOC 檔案網頁檢視
贈范曄詩原文, 折花逢驛使,寄與隴頭人。折花 一作,折梅 江南無所有,聊贈一枝春。 贈范曄詩翻譯及註釋 翻譯 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,托他帶給遠在隴山的友人。 江南別沒有更好的禮品相送,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報春。 註釋 1《荊州記》,「陸凱與范曄交善,自江南寄梅花一枝,詣長安
語譯 依然是昔日皎潔的月色。多少回清輝映照下,在梅樹邊吹著笛子。笛聲喚起美人,冒著清寒同去攀摘梅花。我的詩情像何遜一般老去,隨時光消逝的是、如春風的妙筆。只奇怪、竹林外稀疏的梅花,幽香飄到宴席上,撩起的無限情思。江南水鄉。
江南好,風景舊曾諳。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。能不憶江南?——唐代·白居易《憶江南·江南好》憶江南·江南好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,風景舊曾諳。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。能不憶江南?宋詞三百首,國小古詩,婉約,景點,早教古詩100首譯文及注釋譯文江南的風景多么
20180316085143_題目卷詳解
DOC 檔案網頁檢視
《申屠敦之鼎》原文及翻译 宋濂 原文 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,得于长安深川之下。云螭斜错,其文烂如也。西邻鲁生见而悦焉,呼金工象而铸之。淬以奇药,穴地藏之者三年。土与药交蚀,铜质已化,与 …
唐宋詩詞新譯: 2011
江南水域遼闊,湖泊星羅棋布,每到夏秋之際,綠荷飄香,蓮房結子,正是江南青年男女採蓮的季節。他們坐在特製的木盆裏,浮在綠荷掩映的水面上,一邊採摘,一邊唱歌。這首詩便是江南民間採蓮時所唱的歌。 三注釋 江南泛指長江以南的地方。
憶江南·江南好原文、翻譯及賞析_白居易_全文_心得_解釋_作者_註 …
語譯,乘著黃鶴成仙而去之事是不足以羨慕的,所以我雞鳴即起,發憤圖強。高適〈苦雨寄房四昆季〉。B孟嘗君雞鳴狗盜之雞鳴。語譯,想效法孟嘗君門下客以雞鳴聲來試試守關的官員,只是正逢太平時節,實在懶得去在意這樣的無聊事啊!羅隱〈武牢關〉。
《申屠敦之鼎》原文及翻译–在线文言文
《东施效颦》原文及翻译 庄子 原文 西施①病心②而颦③其里④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颦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挈⑥妻子而去⑤之走。彼知颦美⑦,而不知颦之所以 …
【詩詞賞析】 信知海內歸明主 亦喜江南有俊才@y t(逸竹)- …
單元七“文學欣賞 詩歌” 中華文化教學內容設計 設計者 管文潔 學習目標 通過文化課的學習,提高學生古典詩歌欣賞能力 學習重點, 了解中國古典詩歌“情景交融”的特點; 學會使用工具書和查閱有關資料,自讀所提供的文化材料,掌握自讀的基本方法; 學會在理解詩意,把握詩人感情的